首页 资讯 正文

义马: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

体育正文 241 0

义马: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

义马: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

5月16日,永城市黄口镇何桥村西瓜种植基地进入收获季(jì),村民忙着把新鲜(xīnxiān)西瓜装车。聂政 摄 夏邑县会亭镇高波育苗基地,工人嫁接西瓜苗。王高超 摄(shè) 许昌市建安区陈(chén)曹乡计门村西瓜成熟。吕超峰 潘红 摄 □本报(běnbào)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赵博 蝉鸣初起,日影斜长,又到了(le)吃西瓜的季节。 西瓜最早由西域传入中国,因(yīn)稀有昂贵,只有贵族才能享用。如今,全球每10个西瓜中就有6个是(shì)“中国籍”,西瓜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“国民水果(shuǐguǒ)”。 河南是中国西瓜产业的核心腹地,以近300万亩的种植面积(miànjī),稳居全国“西瓜第一产区(qū)”宝座。商丘市夏邑县(xiàyìxiàn)、郑州市中牟县、洛阳市孟津区等地更是以特色品种和科技种植闻名。 从过去一二十斤一个的大(dà)西瓜到(dào)如今三五斤一个的小吊瓜,从清一色的红瓤西瓜到五颜六色的“彩虹西瓜”,河南西瓜产业正以科技创新(chuàngxīn)为引擎、品质提升为核心、品牌建设为支点,酿造着“甜蜜事业”。 河南西瓜产量居全国第一,但30年前,河南只有大(dà)西瓜。 当年瓜地里的大西瓜(xīguā)少说二十斤,大的能长到三四十斤,扛着(kángzhe)化肥袋子买西瓜是一代人的回忆。 “如今,西瓜都是三五斤重,超过十斤就是大瓜了。”5月19日,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、河南省(hénánshěng)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赵胜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现在人吃瓜要求更(gèng)高了,既要瓜甜,又要皮薄(báo),还(hái)得颜值高、个头小、无籽、耐放。 “小西瓜(xīguā)种植收益高,也符合市场需求。”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(zhèngzhōu)果树研究所研究员、河南省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徐志红说,现在(xiànzài)很多城市家庭都是三四口人,大西瓜一次吃不(bù)完,长时间存放又不新鲜,这就让小西瓜有了市场。 “我今年(jīnnián)准备试种‘中蜜1号’麒麟瓜,这个品种属于小型果,具有(jùyǒu)糖度高、瓜肉脆甜的特点。”夏邑县鼎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磊说,园区除了种植美都、711、黄金麒麟瓜等品种外,还准备推广(tuīguǎng)小果(xiǎoguǒ)型麒麟瓜品种。 彭磊选中的(de)“中蜜1号”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培育,这个小果型的麒麟瓜新品种不仅符合当下市场,还(hái)攻克了“西瓜种植怕重茬”这个难题,帮助农户亩均(jūn)节约成本300~500元。 大西瓜消失的背后源于(yuányú)消费的升级,市场对西瓜的需求从“吃得饱(chīdébǎo)”转向“吃得好”。 “你看这个小西瓜的肉瓤颜色,红橙相间,横切面(héngqiēmiàn)带有花朵一样的形状,纵切面(zòngqiēmiàn)似一道美丽的彩虹,叫‘彩虹西瓜’。”5月26日,在中牟县姚家镇闫家村的一处大棚内,种瓜大户(dàhù)马秀红切开一个西瓜,色泽独特(dútè)。 这个由徐志红科研团队培育(péiyù)的西瓜新品种,瓜瓤呈现黄色、红黄(hónghuáng)相间、橘黄、深红、浅红等不同颜色,富含(fùhán)β-胡萝卜素,肉质酥脆、纤维细腻、品味丰富、营养价值高。 品种改良和高效生产体系构建是保障西瓜产业健康发展(fāzhǎn)的基石。数据显示,河南西瓜单产从1993年(nián)的1300公斤/亩跃升至(zhì)2022年的2873公斤/亩,增加了1.2倍,是世界(shìjiè)平均水平的1.3倍。 “依托(yītuō)河南省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,我们将分子育种技术应用于常规育种实践(shíjiàn),克服(kèfú)了传统育种周期长、效率低、精确度差等缺点,实现了高糖、抗病、丰产和耐贮运等优异性状快速聚合。”徐志红说。 过去选育(xuǎnyù)一个品种需要(xūyào)7—10年(nián),现在(xiànzài)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,品种选育周期缩短到2—3年。如今,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培育的“郑抗”“众天”系列品种在国内外大面积推广应用,获河南省(hénánshěng)科技进步奖二等奖、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、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等荣誉。 “西瓜这个历史上的外来品种,如今已经彻底本土化(běntǔhuà)。而本土化的西瓜品种,每年累计为瓜农节约种子成本数百万元。”徐志红笑(xúzhìhóngxiào)着说。 西瓜之变,走进瓜棚感受最深:过去西瓜秧蔓爬在地上,现在(xiànzài)的(de)小西瓜吊在半空中,俗称吊蔓。 在中牟县、西华县、孟津区等地,大多数西瓜种植(zhòngzhí)农户已经通过“立体吊蔓(diàomàn)+水肥一体化”技术,让西瓜藤住进“楼房”,获得(huòdé)更均匀的光照和通风,带来的益处是:西瓜糖度提升,商品率提高。 5月25日,中牟县(zhōngmùxiàn)姚家镇一座吊蔓西瓜大棚内,工人们正忙着采摘、分拣、包装、外运(wàiyùn)。 为了保证每个西瓜成熟度刚刚好,瓜农给(gěi)每个西瓜都贴上了标签,标明授粉日期。“由此可以准确判断每个西瓜的成熟时间,一茬一茬成熟,间隔时间(jiàngéshíjiān)采摘,既能错峰上市,又(yòu)能保证进入市场的西瓜没有一个‘生瓜(shēngguā)蛋子’。”正在采摘的农户如是说。 一座大棚带来(dàilái)的效益跃升,映射着河南西瓜的蜕变,也见证着栽培(zāipéi)方式的升级。 如今,河南依据不同的(de)地理条件和栽培习惯,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西瓜优势产区:以西华县、中牟县、漯河市源汇区为(wèi)核心(héxīn)的“设施小果型西瓜产区”,种植面积(miànjī)超过5万亩;以夏邑县为核心的“设施早熟西瓜产区”,种植面积超过18万亩;以通许县、太康县(tàikāngxiàn)、确山县、开封市祥符区为核心的“露地(lùdì)晚熟西瓜产区”,与小麦、辣椒、花生等套种,种植面积超过50万亩。 真正的(de)变革还体现在生产方式到监管(jiānguǎn)方式的全链条升级和对品质的极致追求。 以夏邑县为例(wèilì),在创新技术推广模式方面,该县采取(cǎiqǔ)“农技推广部门+科研单位+专业(zhuānyè)合作社+农户”推广模式,县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先后与中国园艺学会(huì)、中国农业科学院(kēxuéyuàn)郑州果树研究所、河南省科学院等科研单位联合建立综合试验站,开展技术研究和新品种、新技术试验示范,通过西瓜专业合作社组织西瓜种植大户、家庭农场代表采取现场(xiànchǎng)观摩、现场培训等方式,鼓励带动更多农户开展新技术应用(yìngyòng)和新品种种植。 在推进西瓜标准化生产方面,《夏邑县大棚西瓜生产技术规程》成为(chéngwéi)商丘市地方标准,从西瓜选种、育苗、栽培、种植、管理等技术标准,形成了原产地(yuánchǎndì)可追溯体系,实现了“从田间到舌尖”全程监管(jiānguǎn)。 “在政府指导(zhǐdǎo)下,西瓜种植大户、合作社成立西瓜协会,为西瓜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市场保障。相关部门联合开展西瓜市场监管,切实维护夏邑西瓜的品质和形象。”夏邑县北岭镇党委书记祝振志(zhùzhènzhì)说(shuō)。 5月,夏邑县北岭镇、骆集乡各个西瓜(xīguā)收购点,随处可见“诚信经营,杜绝生瓜(shēngguā)上市”的标语。 “合格!”北岭镇于阁冷库交易点内,验瓜师韩镇的手掌(shǒuzhǎng)在西瓜表面轻拍两下,随即利落地将瓜递向分装区(qū)。 这个持续仅2秒(miǎo)的动作,是守护(shǒuhù)“夏邑西瓜”品质的重要防线。随着当地18万亩西瓜集中上市,这支由经验老手组成的验瓜师队伍,成为衔接种植(zhòngzhí)端与消费端的关键岗位,直接(zhíjiē)决定“甜蜜事业”的形象与口碑。 “一看、二拍、三听,既要防成熟度在八成以下未达糖分标准的(de)(de)生瓜,也要筛出熟过头的西瓜。”有五年验瓜资历的韩镇道出诀窍,每个经手的西瓜必须(bìxū)达到最佳“赏味窗口期”,确保跨越千里的消费者尝到刚刚好的清甜(qīngtián)。 除了验瓜师,夏邑县裕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武坤还引进(yǐnjìn)了自动化的西瓜分级流水线(liúshuǐxiàn)。 “我们(wǒmen)现在(xiànzài)设置的规格标准为一斤,五斤到(dào)六斤、六斤到七斤,只要把验好的西瓜放到流水线上,就可以实现精准分级,误差在0.05克。”武坤说。 在离北岭镇(zhèn)不远的夏邑县鼎仁农业专业合作社内,620多亩麒麟瓜完成了最后一个10万斤的订单,西瓜(xīguā)销售一空。 今年夏邑县的西瓜总产量预计突破65万吨,这里的合作社(hézuòshè)通过“验瓜师+电商(diànshāng)平台+冷链专线”的标准化流程,将夏邑西瓜送达全国。 夏邑西瓜正以(zhèngyǐ)一场品质革命重构价值链,让每亩产值突破万元大关。 一组年(nián)份数据可以看出“夏邑西瓜”这枚“金字招牌”的锻造之(zhī)路:2017年,夏邑县被授予(shòuyǔ)“中国西瓜之乡”称号,“夏邑西瓜”被登记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;2018年获得河南省知名(zhīmíng)农业品牌(pǐnpái);2019年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、河南省知名区域(qūyù)公用(gōngyòng)品牌;2020年,“夏邑县西瓜标准化种植示范区”通过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考核合格(hégé),“夏邑西瓜”品牌价值25.53亿元;2024年入选河南省“我最喜爱的名特优新农产品”和首批《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》…… 面积打底,科技赋能(fùnéng)。河南现在已经(yǐjīng)拥有“夏邑西瓜”“西华田园小西瓜”“孟津小西瓜”等知名(zhīmíng)地理标志产品,品牌效应激活了乡村旅游,中牟县的西瓜采摘节、西华县(xīhuáxiàn)的小果型西瓜品鉴会,每年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。 有句种瓜顺口溜(shùnkǒuliū)这样(zhèyàng)说:小寒育苗(yùmiáo)立春栽,清明开花立夏卖;绿色生产无公害,每亩收入超万块!这场始于田间地头的“甜蜜事业”,正书写着农业大省的现代化答卷。 推动产业(chǎnyè)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□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(fùyánjiūyuán)、河南省(hénánshěng)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 赵胜杰 河南作为全国西瓜第一大省,目前基本实现了良种(liángzhǒng)普及、标准化和规模化,生产水平也在(zài)逐年提高,果品质量总体良好。 为进一步(jìnyíbù)推动产业增效益,瓜农增收入,防止集中上市、瓜贱伤农问题发生,应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(gōngzuò)。 一是要引导发展设施栽培,减少露天西瓜,因地制宜(yīndìzhìyí)建设温室、冷棚、小拱棚等不同(bùtóng)功能(gōngnéng)设施,实现上市期互补,使河南省西瓜上市提早到3月份,并保证到9月份都有鲜瓜供应。 二是要鼓励规模(guīmó)化种植,打造产业(chǎnyè)集群,支持优势产区龙头企业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通过流转土地扩大种植规模,开展新品种(pǐnzhǒng)、新技术引进、示范、推广,加快(jiākuài)西瓜品种迭代升级,生产更加优质(yōuzhì)的产品。同时要发展分级、包装等初加工,增加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。 三是(sānshì)要强化市场开拓,建设生产基地,开展订单生产,加快发展(fāzhǎn)农村电商、直播带货等销售新模式,借助开办西瓜节等活动,大力宣传家乡产品,多元拓宽销售渠道,扩大销量,让(ràng)西瓜种植成为真正的致富产业。(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(zhōngxīn)记者赵博整理) 如何(rúhé)挑选保熟“好瓜” 一听将西瓜托在手中,用手指轻轻弹拍,发出“咚、咚”的(de)清脆声,托瓜的手感觉(gǎnjué)有些颤动,是熟瓜。 二看看瓜脐(西瓜(xīguā)底部的圆形区域(qūyù)),成熟的西瓜瓜脐会凹陷下去,而且边缘会有一些细小的裂纹。 如果是现场采摘,可查看瓜柄后面的(de)瓜须,如果瓜须枯干(kūgān),一般可证明是熟瓜。
义马: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